家用燃氣具(如燃氣灶、燃氣熱水器、燃氣壁掛爐等)的日常保養和檢查是保障使用安 全、延長設備壽命的關鍵。以下從不同燃氣具的共性與特性出發,詳細介紹注意事項:
一、通用保養與檢查原則
定期清潔,避免異物堆積
燃氣具表面及內部易積累油污、灰塵或食物殘渣,可能堵塞氣道、影響燃燒效率,甚至引發回火、熄火等危險。
清潔時需先關閉燃氣閥門,待設備冷卻后進行,避免用水直接沖洗電器部件(如點火器、控制面板),可用干布或中性清潔劑擦拭。
檢查燃氣連接密封性
每月用肥皂水涂抹燃氣管道接口、閥門、軟管連接處,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(有氣泡則說明泄漏),尤其注意軟管與灶具、管道的接口(需用管卡固定,防止松動)。
若聞到臭雞蛋味(燃氣添加劑氣味),即使未發現氣泡,也需暫停使用并聯系專業人員檢測。
關注燃燒狀態
正常燃燒時,火焰應呈藍色且穩定,無黃火、紅火、離焰(火焰脫離火孔)或回火(火焰縮回火孔內部)現象。
若出現異常火焰,可能是風門調節不當、氣道堵塞或燃氣壓力異常,需及時清理或聯系售后調整(切勿自行拆卸燃燒器)。
定期更換易損件
燃氣軟管:橡膠管使用壽命為 18 個月,金屬波紋管為 8-10 年,需定期更換,避免老化、龜裂、鼠咬。
密封圈 / 閥門組件:灶具旋鈕、熱水器進出水閥等部件的密封圈易磨損,若出現松動、漏氣跡象,需及時更換(由專業人員操作)。
電池:電子點火式灶具、熱水器需定期檢查電池電量(通常每 3-6 個月更換一次),避免因電量不足導致點火失敗。
二、不同燃氣具的專項注意事項
(一)燃氣灶
火蓋與爐頭保養
火蓋(燃燒器頭部)的火孔易被湯汁、油污堵塞,導致火焰不均勻或熄火,需定期取下火蓋,用細鐵絲或牙簽清理火孔(避免用堅硬物體戳擊,防止火孔變形)。
爐頭與火蓋需安裝到位,若錯位可能導致燃燒不充分,產生一氧化碳。
臺面與下方空間清理
灶臺表面避免放置易燃物品(如紙張、抹布),下方櫥柜需保持通風(可在櫥柜門板留通風孔),防止燃氣泄漏后積聚。
櫥柜內不堆放雜物,尤其避免遮擋燃氣管道和閥門,以便緊急情況下快速關閉。
點火系統檢查
按壓旋鈕時,點火針應產生清晰火花,若點火延遲、火花微弱或無火花,可能是點火針積污、位置偏移或電池沒電,需清潔點火針(用干布擦拭)或調整位置(與火蓋距離約 3-5mm)。
(二)燃氣熱水器(含壁掛爐)
煙道與通風檢查
強排式熱水器需確保煙道安裝牢固、無破損,室外出口無遮擋(如被積雪、雜物堵塞),避免煙氣倒灌(含一氧化碳)。
安裝熱水器的空間需通風良好(尤其老式直排式熱水器已禁用,需更換為強排式或平衡式),嚴禁在浴室安裝非平衡式熱水器。
水路與熱交換器保養
定期檢查進出水管接口是否漏水,若發現水漬,及時緊固或更換密封圈。
水質較硬的地區,熱交換器易結水垢,影響加熱效率,需每 1-2 年請專業人員清洗。
風壓開關與風機檢查
強排式熱水器的風壓開關用于檢測煙道通暢性,若風機故障或煙道堵塞,會觸發保護停機,需聯系售后排查(切勿短接保護裝置)。
(三)燃氣壁掛爐(采暖 + 熱水兩用)
系統水壓與排氣
采暖系統水壓需保持在 0.5-1.5bar(壓力表顯示),過低會導致無法啟動,過高可能損壞管道,需定期檢查并通過補水閥調節。
新安裝或換水后,系統可能存在空氣,導致暖氣片不熱,需打開排氣閥排出空氣(直至水流穩定)。
過濾器清潔
壁掛爐進水口通常裝有過濾器,用于過濾水中雜質,每 3-6 個月需取下清洗,避免堵塞導致水流減小或設備故障。
夏季保養
夏季不使用采暖功能時,需開啟 “夏季模式”(僅提供熱水),或定期運行 10-15 分鐘,防止水泵卡滯、管道銹蝕。
三、禁忌與注意事項
嚴禁私自拆卸、改裝燃氣具(如改變燃燒器結構、更換氣源類型),需由具備資質的專業人員操作。
燃氣具需在規定使用年限內使用(灶具、熱水器均為 8 年),超期后即使外觀完好也需強制報廢。
長期不使用燃氣具時,需關閉總閥門,排空管道內殘留燃氣,并清潔設備后妥善存放。
廚房內安裝燃氣泄漏報警器和一氧化碳報警器(尤其使用燃氣熱水器的家庭),報警器需定期測試(按測試鍵檢查聲光功能),確保靈敏。